close


法廣《法國風光》報導 : 大家知道,巴黎11月13號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以令人震驚和傷感的

方式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在恐怖襲擊發生後,巴黎的旅遊業經受了嚴重的打擊,遊客們選擇避免到巴黎

出行,但是巴黎人絲毫沒有退縮,他們認為絕對不能在恐怖分子的無恥威脅下放 棄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咖啡館,餐廳的露天座位,音樂廳,體育場在恐怖襲擊幾天後就迅速迎來的顧客,巴黎人的這種緊張中有

閑情雅緻,平凡中凸顯奢華情調的生活可能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那種難以解釋的浪漫情懷。

*據介紹,巴黎歷史超過上萬年,在這段時間內,巴黎從一個高盧地區 的小型部落,逐步發展成為法國的

首都及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大都市。巴黎大氣的王宮和歷史建築,緩緩流過的塞納河,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

館,餐館,街上神態淡 定,同樣遍布全城的博物館,畫廊,書店,衣着隨意但有極其優雅講究的行人,都會

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深深體會到巴黎的情調。這種情調似乎僅僅用“浪漫”一詞難以完全表達出來,但來過

巴黎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巴黎的情調中,沾染上巴黎人的生活方式。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的美國大作家

海明威的自傳體小說《巴黎是一場盛宴》的扉頁上寫着: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在巴黎呆過,那麼巴黎將永遠

跟着你,因為巴黎是一 場流動的盛宴。對於巴黎的情調,還有誰能比海明威的這一句話總結得更徹底,更到位。

海明威的這部作品的法語譯本為《Paris est une fête》《巴黎是一個節日》成為巴黎人在恐怖襲擊後不屈服心態

的最好反映。海明威的這本書記錄的是巴黎在上世紀20年代時的生活。在他自殺後三年出版。1921年,當時年僅

二十二歲的海明威是帶着新婚燕爾的妻子哈德琳,在朋友的建議下以加拿大多倫多星報駐歐洲記者身份到巴黎

居住。海明威之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志願赴意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在前線遭炮彈炸成重傷,

回國修養。海明威在巴黎生活期間,物質生活十分拮据的同時, 但精神生活卻異常充足。上世紀二十年代是巴黎

的“黃金時代”,吸引着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家,作家,海明威也結識了許多著名的作家和藝術家,受到影響。 

1923年開始發表自己的作品,1929年出版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為他奠定了在文壇的地位。自然,海明威在

巴黎的這段生活被認為是隨後創作生涯的基礎。《巴黎是一場盛宴》(《巴黎是一個節日》)是海明威在50年代

創作的作品,是對逝去的青春,朋友和愛情的回憶,隔着近100年的時光看過去,雖然海明威和他的朋友們已經

離開人世,但他筆下的巴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人們彷彿還能嗅到咖啡的濃香,烈酒的清香以及書店的書香,

聽到他和朋友們的高談闊論。巴黎過去是,現在依然還是一個節日,是一場盛宴。所以也有人說,如果害怕恐怖襲擊

,就停止到咖啡館裡喝一杯的習慣,那這樣的巴黎還是巴黎嗎?在海明威的筆下,鮮少對巴黎景觀的直接描述,

但是讀過《巴黎是一場盛宴》的人都會對市中心的盧森堡公園印象深刻,在這個有近400年歷史,戰地23公頃的

皇家公園裡,海明威經常餓着肚子穿過,他說:當你放棄了記者工作,寫一些沒有人看的故事的時候,餓着肚子,

還要騙家裡人說是和朋友一起吃飯時,最理想的去處 就是盧森堡公園,因為在觀象台廣場和佛吉拉爾之間路上及

看不到也聞不到食物的味道。如今的盧森堡是體驗巴黎最悠閑氣氛的好去處。和不少當時 在巴黎嶄露頭角的藝術家

和作家一樣,海明威雖經常餓着肚子,卻在書店和咖啡館裡流連忘返。在文人聚集的拉丁區,聖母院對面的莎士比亞

書店和塞納河畔的舊書 商也都是海明威當年經常光顧的地方,他離開巴黎的時候,家裡已經有近500本藏書。

現在這些地方依然迎接着來自世界各地的愛書的人。另外,歷史悠久的丁香園咖啡館和丁香園酒吧也曾是文人聚集,

都是海明威在書中多次提到的,這裡的桌椅和牆壁都曾見證不少法國文化藝術潮流的誕生。如今,巴黎在恐怖襲擊後

曾一度凝固的節日氣氛很快得到恢復,如論如何,生活要繼續,巴黎人不會放棄。巴黎的美也需要親自來體會才能感

受到,之後巴黎將永遠伴隨着您。(艾米/法廣記者撰稿)(http://www.carlaluxuryservice.co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laluxu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